大雄宝殿里,一位老居士跪在地藏王菩萨像前失声痛哭。
她每天都来寺庙诵经拜忏,为已故的儿子祈福。可就在昨晚,她梦见儿子在幽暗处徘徊,衣衫褴褛,面容憔悴。儿子说:"娘,您别为我难过了。我现在这个样子,都是因为您啊..."老居士心急如焚,向寺庙的本净长老求教。本净长老合掌说道:"善哉!你且听我道来。"
地藏王菩萨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中有开示:生者举止,会影响亡者去处。人在阳间的一言一行,都会给阴间的亲人带来福祸。虽有佛力广大,但因果循环,自作自受。生者若是沉迷恶业不知返,就算亡魂得道,也会受其牵连。阴阳虽隔,生死相依。
话说一日,忉利天宫正开法会。世尊金口宣说,阳世之人若犯此三事,命终之后,其眷属必受牵连。诸天闻之,悚然动容。这三事蕴含深意,需要用心参悟。
地藏王菩萨心系众生,慈悲告诫世人:活着的人若想让逝去的亲人安息,就必须谨记这三个警示。这不仅关乎阴间亲人的去处,更是对活人的当头棒喝。
一切众生皆具佛性,人生在世,当明因果。我们一同聆听地藏王菩萨的开示,了解这三件不该做的事情。
本净长老拈香默坐,开始娓娓道来。话说在很久以前,有一户殷实人家,兄弟三人。大哥经商有道,二哥为官清廉,小弟在家侍奉父母。一家人和乐融融,日子过得舒坦。不料天有不测风云,父母相继离世。兄弟三人为了让父母早登极乐,每人都立下重誓:一定要做些功德来超度双亲。
大哥发愿广积善财,周济贫苦;二哥立志为民请命,造福百姓;小弟则在家中设立佛堂,日夜诵经礼佛。三人都盼着能为亡亲积累功德。
光阴似箭,岁月如梭。转眼间过去了三年。一日夜里,三兄弟同时梦见父母,梦境却大不相同。
大哥梦见父母衣着华贵,面带笑容;二哥梦见父母神色安详,在莲池边漫步;小弟却梦见父母愁眉不展,身处暗处。
这一晚过后,兄弟三人心中都充满疑惑:同样是行善积德,为何父母在阴间的境遇如此不同?带着这个困惑,他们决定前往灵山寺求教。
灵山寺里住着一位得道高僧,名叫智明禅师。禅师修为高深,能看透阴阳两界。三兄弟向智明禅师讲述了各自的梦境,恳请开示。
智明禅师听罢,面露慈悲之色:"善哉善哉!你们且听我说。世人常以为阴阳两隔,实则不然。活人在阳间的所作所为,都会影响到阴间亲人的去处。你们三人虽都存善心,但却有所不同。"
大哥经商致富,广施善款。但他所用的钱财来源清白,不曾欺瞒他人,压榨穷人。做生意讲究诚信,童叟无欺。正是这份清净心,让父母在阴间享福。
二哥为官清廉,执政为民。他从不贪污受贿,不徇私枉法。正是这份正直心,让父母在阴间逍遥自在。
小弟虔诚礼佛,日夜诵经。表面看来极为虔诚,实则内心充满烦恼。他常在诵经时想着如何争夺家产,如何算计兄长。正是这份污浊心,让父母在阴间忧愁不已。
智明禅师告诫三兄弟:"记住,不是做什么重要,而是以什么心来做。地藏王菩萨曾经开示,阳间人最不该做的三件事,都与心念有关。"
本净长老说到这里,突然停下来,双手合十,目光深邃地看着老居士。长老轻叹一声:"这三件事说来简单,做来却难。许多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以致亲人受累。"老居士焦急地问:"究竟是哪三件事?弟子一定谨记在心,绝不敢违背。"
长老神色凝重:"说起来,你儿子现在的处境,恐怕就与这三件事有关。你可准备好了?"老居士双手合十,泪眼婆娑:"弟子已经准备好了,请长老开示。"
本净长老轻轻拨动手中的佛珠,继续讲述。原来,地藏王菩萨说的第一件不该做的事,就是口善心恶。表面行善,内心却充满贪嗔痴。这种行为不仅无功德可言,反而会让阴间的亲人受苦。
就像方才故事中的小弟,他表面诵经拜佛,内心却充满阴暗。这种行为就如同在清水中投毒,看似清澈,实则有害。地藏王菩萨说:"心不净则佛土不净,心有邪念则善事成魔。"
第二件不该做的事,是以恶业赚钱后再拿去布施。有些人做着伤天害理的生意,赚了黑心钱,再拿去寺庙布施,希望能消灾免难。这种行为就像是杀人后再用赃物去救人,不仅不能消除罪业,反而会加重因果。
阎罗殿前,有一本生死簿。世人的善恶都会记录在册。用伤天害理的钱财来做善事,不仅救不了阴间的亲人,反而会连累他们。正所谓:"为人子女,当行正道。若以邪门歪道谋财,纵有千般布施,也难救亲人于苦海。"
第三件不该做的事,是心存侥幸,认为阴间亲人的境遇与自己无关。有些人认为,活人死人两不相干,只要烧纸钱、做法事就够了。实则不然,阴阳两界本是一体。活人的善恶,都会影响到逝去亲人的去处。
地藏王菩萨曾说:"一人造罪,七祖受殃。一人修善,九族得福。"这话绝非虚言。就像那对母子,儿子在世时不孝,对母亲又打又骂。母亲去世后,他天天去庙里上香拜佛,但母亲在阴间却无法得到超度。原因就在于他的心没有真正改变。
本净长老对老居士说:"你明白了吗?你儿子现在的处境,很可能就是因为你犯了这三件事中的某一件。"
老居士听完,恍然大悟。原来她一直在寺庙烧香拜佛,但内心却对邻居充满怨恨。她用不义之财来布施,却希望能给儿子积累功德。她以为只要做做表面功夫,就能让儿子在阴间过得好。
本净长老继续开示:"要想超度阴间的亲人,活人必须从心开始改变。心正则行正,行正则果正。这才是真正的孝道。"
地藏王菩萨在《地藏经》中说:"末法时期,众生福薄,多有不信因果者。即便行善,也往往是为了沽名钓誉。这样的善行,不仅救不了人,反而会害了人。"
老居士听完长老的开示,泪流满面。她终于明白了儿子为什么会在阴间受苦。她跪在佛前发愿:"从今以后,我一定要从心做起,断恶修善,以正道积累功德,希望能够帮助儿子早日往生净土。"
本净长老欣慰地说:"善哉!善哉!你能有这样的觉悟,实在难得。记住,超度亲人不在于形式有多隆重,而在于内心有多诚恳。心正则事顺,事顺则果圆。"
长老又说:"地藏王菩萨大慈大悲,立下重誓: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我们做为后人,更应该以菩萨为榜样,从内心深处生起慈悲心,以正念正行来超度亲人。"
夕阳西下,大雄宝殿里,老居士仍在佛前礼拜。这一次,她的眼中不再只有悲伤,而是充满了坚定和希望。她知道,唯有从心开始改变,才能真正帮助儿子到达更好的去处。
佛经上说:"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"这话说得明白,我们现在的一举一动,都在为未来种下因果。对于阴间的亲人,我们能做的不是一味地烧香拜佛,而是要以正确的心态,踏实地修行。
本净长老最后说:"记住,超度亲人贵在心诚。不是形式上的热闹,而是内心的清净;不是表面的慷慨,而是内在的光明;不是一时的发心,而是持久的坚持。"
老居士听完开示,如醍醐灌顶,豁然开朗。她明白了,要帮助儿子,首先要改变自己。从这一天起,她不再怨天尤人,不再以不义之财做布施,而是真心实意地修行,用清净心来积累功德。
几个月后,她又梦见了儿子。这一次,儿子面带笑容,身着清净,告诉她:"娘,您变了,我也变了。您的改变让我在这边也感受到了光明。"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阴阳两界看似隔绝,实则息息相关。活人在阳间的一举一动,都会影响到阴间亲人的去处。与其盲目地烧香拜佛,不如从自己的内心做起,以正念正行来超度亲人。这才是地藏王菩萨真正的教诲。